2007年5月10日,星期四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八版:案卷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小小少年缘何下毒害父
本报记者 蔡亮 通讯员 刘翔

  16岁,本该是个花季般的年龄,生活充满阳光,未来充满希望。
  可对于16岁的男孩小艺来说,他却感受不到阳光与希望。由于涉嫌投毒,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判决。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,他投毒的对象,竟然是自己的父亲。
  在青田县看守所,这个瘦弱的少年说起了他对父亲投毒的经过。对他来说,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童年记忆。

  他的童年缺少父爱母爱
  在小艺很小的时候,他就经常在问一个问题:为什么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别人的不一样?小明的爸爸会带他去放风筝,小红的妈妈会给她买漂亮衣服,所有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都对孩子很亲切,一家人其乐融融,可自己的父母却整天吵闹,对他爱理不理的。小艺不知道他们吵什么,为什么要吵,可是他知道,自己不但不能像别的孩子一样在父母面前撒娇,还得十分小心别惹他们生气,否则得到的很可能是一顿打骂。
  后来,小艺发现妈妈不见了。他问爸爸妈妈去了哪里,爸爸很生气,打了他一顿,不许他再问。再后来,爸爸又给小艺找了个新妈妈,可是这个妈妈不喜欢小艺,把他丢到一个派出所里。民警好不容易帮小艺找到了家,可爸爸很快又把他送到了奶奶家。
  奶奶年纪大了,身体又不好,只好在小艺8岁那年把他送到了青田外旦村的一户人家。这家人对小艺很好,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孩子。虽然父母亲不在身边,可小艺觉得这段日子是他度过的最快乐的时光。他和同龄的孩子一起背着书包上学,一起玩耍,无忧无虑。
  13岁那年,小艺又见到了爸爸。爸爸说,小艺的户口没转出来,所以他得回自己家。于是,小艺只好恋恋不舍地告别了这户人家,跟着爸爸回去了。回到家,他发现新妈妈也不在了。爸爸没有固定工作,家里也没有钱,小艺读不起书了,只好辍学回家,帮着爸爸做点活计。

  父亲的教育就是凶狠的棍棒
  小艺这时候的“家”,其实只是村里的一个庙。爸爸向庙里借了一间小房子,父子俩住在里面,日子过得紧巴巴。
  爸爸平时经常不在家,只有庙里做法事的时候他才回来帮忙,做完法事就走了。爸爸不怎么给小艺钱,更不管他,小艺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。村里的邻居看他可怜,有时候给他一口饭吃。可是小艺宁愿过这样讨饭的日子,也不想爸爸回家,因为他害怕爸爸打他。
  小艺左手有一个弯曲没法伸直的手指,就是挨打后留下的后遗症。爸爸在家的时候,小艺生怕惹爸爸生气。爸爸脾气不好,稍有不顺心,就对小艺又打又骂。有时候甚至没有任何理由,脾气上来了就拿起身边的木棒、棍棒,对小艺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饱揍。每次挨打后,小艺总想逃到别处去。有一次小艺逃到了外婆家,但妈妈很快就打电话让爸爸把他接走。回家后,小艺又被打了一顿。
  担惊受怕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。小艺经常幻想着,有一天自己再也不会挨爸爸的打了。但他不知道,这一天究竟什么时候才会到来。

  孩子无知而无奈的选择
  2007年3月2日下午,小艺因为擅自离家,又被爸爸用棍棒狠狠打了一顿。
  摸着身上的伤痕,小艺的心都颤了,他实在不想再挨打了。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爸爸不再动手打他了呢?小艺想到了一样东西,他早已经准备好的东西。
  那是半瓶“杀虫双”农药,是小艺从邻居家偷来的。对农药的杀伤力,小艺并不清楚。他只知道,村里有人吵架喝了农药,是要进医院的。“那就让爸爸也进医院躺几天,他就打不到我了。”小艺打定了主意。趁爸爸离开时,小艺把农药倒进了家里烧开水用的水壶和庙里的公用饮水桶里,然后从家里跑了出来。
  3月3日,小艺父亲和到庙里做法事的香客在取饮用水时,发现水壶、饮水机里有农药异味。联系前一天打孩子的事,父亲想到了小艺,便逮住他盘问。在父亲的一再追问下,小艺只得承认自己投农药的事。3月5日,小艺被父亲带到鹤城派出所投案,他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。
  从3月6后被刑事拘留至今,小艺在看守所已有一个多月,但并没有亲人过问他的近况。青田县检察院监所科的同志说:“小艺身上的一双鞋子还是同牢的犯人送的,但这个小孩整天乐嘻嘻的,没心事的样子。”
  4月24日,青田县人民检察院以投放危险物质罪对小艺提起公诉,但考虑到尚未造成严重后果,且小艺犯罪时未满16周岁,建议从轻或减轻处理。

  记者手记:
  16岁的小艺因为自己的无知铸下大错,但他的遭遇却令人心酸。
  父母亲离异,对孩子的伤害是巨大的。但是这种伤害,可以通过无微不至的亲情关怀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以弥补。遗憾的是,小艺的父亲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,而是采用了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,最终使孩子走上了以暴抗暴的极端之路。简而言之,畸形的家庭环境、不良的家庭教育,是导致小艺走入歧途的根本原因。
  在为小艺感到惋惜的同时,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,如何让这些孩子学会保护自己,学会用法律和道德把握自己的行为,健康快乐地成长。恐怕,这是全社会都该承担起的一份责任。